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人的很多经验,实际上都是和客观环境互动后产生的。作者的观点合理,但不普适。你的经验,其实就是你自己际遇逼出来的。有的孩子,从小就家庭富裕,环境刺激不出他们这种责任感和奋斗欲望,也正常。人为主观的道德教育,逼迫孩子有钱也的吃苦,没什么太大效率。还不如让事实教育。就像韩剧里,总是有那种情节,少爷家里破产了,少爷小姐不得不混迹于市井底层,一开始是废物,干麻麻不成,后来被逼磨练出来,也成为第一代创业者了。
在‘有老可啃’的状态下,孩子自己又没什么大志向,这时候光靠道德教育,很难扭转他们躺平的惰性。
另外说一点,收银员,餐厅服务员,保洁,保安,这些工作,是被那些‘上进者’想象的很低端。真正你问那些在这些工作里浸淫多年的人,你会发现他们都很乐观,也知足。他们自己首先从心理认可这份工作,才会做的长。并不像那些‘上进者’想象的,做了这种工作就是受罪的。比如我认识一位写字楼里做保洁的,她就觉得这份工作太好了。好在哪里?基本都是空调室内工作,冬暖夏凉。写字楼里都是办公人员,干净,卫生,有礼貌。比她在农村强多了。在农村呆着,没人给钱不说,环境还差。保洁员最得意的,还是有免费洗澡的地方,还能把衣服带到洗澡的地方洗,一分钱水费不花。
还有一个认识的小伙子。在咖啡店工作。一开始就是咖啡厅的服务员。后来做时间长了,其他老人都走了,他属于资格最老的,成了主管,或者说店长吧。手下还能管着几个人。他也不觉得自己工作有多丢人。因为他说以前读书考试,一无是处,没有任何自信,班里最差的。人际交往能力也没有。没想到在这里找到自信了,找到了价值归属感了。
还有很多年前在重庆,认识的一个棒棒。别看他工作环境非常差,搬家具要上坡上楼。但是他还很满足。为什么?他说他做棒棒这些年,给一个儿子讨了老婆,给一个儿子供到大学了。
现在一些人,其实自己是‘上进狂’,自己想拼命当人上人,然后自己脑补出人下人的各种悲惨。愤怒。其实真正被定义为‘吃苦受罪社会底层’的人,有几个是愤青?反正我没见过。我见过的愤青和牢骚满腹的,都是衣食无忧的人,知识分子最多。
所以说,这个社会,你可以去追求你想要的,但你不要给别人划道道,更不要去用自己的价值观定义别人的人生。
孩子麻,不让他们养成啃老的习惯当然没错。但根子还是他们有老可啃。他们无老可啃以后,自然就去奋斗了。至于教育孩子,立大志和甘心吃苦受罪,都是两个极端。不如从小帮助孩子培养:做成一件事的意识。不管做什么,哪怕洗袜子这个小事,要有始有终,做成了就好。积跬步以成千里。从做小事,做细节开始,帮助孩子建立人生自信。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南方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粤ICP备18023326号-21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